【明目张胆是成语吗】“明目张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表达,常用于形容人做事公开、大胆,不加掩饰。但很多人对它是否属于成语存在疑问。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出发,结合“明目张胆”的用法和来源,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来源于古代文献、历史故事或民间俗语。成语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使用时一般不能随意更改结构或含义。
二、“明目张胆”是否为成语?
根据成语的定义,“明目张胆”可以被归类为成语。它的结构符合四字成语的特征,且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意义明确,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成语特征分析:
特征 | 是否符合 |
四字结构 | ✔ 是 |
固定搭配 | ✔ 是 |
有出处或典故 | ✔ 是(出自《晋书·王敦传》) |
意义固定 | ✔ 是 |
常见于书面语 | ✔ 是 |
三、出处与释义
“明目张胆”最早见于《晋书·王敦传》,原文为:“于是明目张胆,公然为逆。”意思是:睁着眼睛,大着胆子,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现代汉语中,“明目张胆”多用来形容人做事毫不掩饰,胆子很大,有时带有贬义,表示行为大胆、无畏甚至嚣张。
四、常见用法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明目张胆地在公司里贪污公款。 | 表示行为毫无顾忌,带有负面色彩。 |
这个问题他明目张胆地提出了,让人无法反驳。 | 表示说话或行为非常直接、大胆。 |
五、总结
“明目张胆”不仅是一个常用词汇,而且符合成语的定义和特征。它来源于古代文献,结构固定,意义明确,广泛用于现代汉语中,因此可以确定它是成语。
项目 | 内容 |
是否成语 | ✔ 是 |
出处 | 《晋书·王敦传》 |
结构 | 四字成语 |
含义 | 大胆、无畏、不加掩饰 |
使用场景 | 书面语、口语均可,多带贬义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明目张胆”不仅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更是一个典型的成语。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