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是什么意思】“靡靡之音”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柔弱、低沉、不振作的音乐。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一种缺乏力量、过于软弱或令人萎靡的言论、行为或风气。在古代,常用来批评那些过于柔美、缺乏力度、容易让人沉迷甚至堕落的音乐或文化现象。
一、
“靡靡之音”最早源于古代对音乐风格的描述,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用语。它强调的是音乐或文化内容的“柔弱无力”,容易使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在现代社会中,“靡靡之音”可以泛指那些缺乏深度、过度娱乐化、或者带有消极影响的文化产品。
该词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某些艺术形式或社会风气,认为它们可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靡靡之音 |
拼音 | mí mí zhī yīn |
字面意思 | 柔弱、低沉的音乐 |
引申含义 | 缺乏力量、令人萎靡的言论或风气 |
出处 | 《左传》等古代文献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文化、艺术或社会现象 |
褒贬色彩 | 贬义 |
现代应用 | 可指过度娱乐化、缺乏深度的文化产品 |
相关成语 | 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使用“靡靡之音”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引起歧义。它更适合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场合,表达对某种文化现象的批判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古文观止》《论语》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