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收录于《临川先生文集》中。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少年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揭示了“天赋”与“后天培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方仲永,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便能即兴作诗,才华横溢,远近闻名。乡里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甚至有人愿意出钱请他作诗。然而,他的父亲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反而将他当作赚钱的工具,四处奔波,带他去为他人题诗、卖字,以此换取钱财。
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方仲永的才能逐渐被忽视和埋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诗才不再如以前那般出众,最终变得平庸无奇,与普通人无异。多年后,王安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见了年已成年的方仲永,发现他已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不禁感慨万分,写下此文以警示世人。
《伤仲永》虽然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它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人拥有非凡的天赋,如果缺乏后天的培养和努力,最终也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潜力。同时,文章也批评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强调了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这篇作品不仅是一则生动的故事,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文,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重视教育、珍惜天赋,并不断努力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