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是什么意思】“高风亮节”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具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和正直的作风。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守原则的人,尤其在政治、道德或个人操守方面表现突出的人物。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高风 | 指高尚的风范、品德或志向 |
亮节 | 指光明磊落的节操或气节 |
合起来,“高风亮节”就是指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和正直的作风,即使在困难或诱惑面前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高风亮节,足以激励世人。”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褒扬人物,如官员、学者、历史人物等。
- 近义词: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 反义词:卑躬屈膝、贪图名利、趋炎附势
三、典型例子
人物 | 背景 | 表现 | 体现“高风亮节”的方面 |
文天祥 | 南宋抗元名将 | 在被俘后拒绝投降,写下《正气歌》 | 坚定信仰、不屈不挠 |
包拯 | 宋代清官 | 为官清廉、执法公正 | 公正无私、廉洁奉公 |
陶渊明 | 东晋诗人 | 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 淡泊名利、坚持自我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高风亮节”不仅适用于政治人物,也适用于普通人。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权力考验时,能够坚守内心的原则和道德底线。这种精神对于社会风气的建设、个人品格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
内容 | 说明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节操 |
出处 | 《后汉书》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褒扬人物,尤其是在道德、政治领域 |
现实意义 | 强调坚守原则、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品质 |
总之,“高风亮节”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格,它不仅是古代士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应当努力践行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