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绝的原文及译文】一、
“惠州一绝”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的一首诗,原题为《荔枝叹》,但后人常将其与《食荔枝》合称“惠州一绝”,因其描写荔枝之美与当地风土人情,广为流传。本文将提供该诗的原文,并附上简要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二、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 十里设一个驿站,尘土飞扬;五里设一个驿站,军情紧急催促。 |
老人七十自难老,荔枝三百颗。 | 老人七十岁仍不显老,只因吃了三百颗荔枝。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红润的手,黄封的酒,满城春色映着宫墙边的柳树。 |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东风无情,美好情感被摧残,满怀愁绪,多年离别孤独。 |
错,错,错! | 错了,错了,错了!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春光依旧,人却消瘦,泪痕染湿了洁白的纱巾。 |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桃花飘落,庭院寂静。誓言仍在,却无法寄信。 |
莫,莫,莫! | 不要了,不要了,不要了! |
三、补充说明
“惠州一绝”并非单指一首诗,而是后人对苏轼在惠州时期所作诗词中描写荔枝和当地风物的诗歌的统称。其中,《食荔枝》一诗最为著名:
>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岭南(惠州)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四、结语
“惠州一绝”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与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通过原文与译文的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