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必寡信的出处】“轻诺必寡信”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常用于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许诺,否则容易失信于人。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
“轻诺必寡信”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为:“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意思是:轻易做出承诺的人,往往缺乏诚信;把事情看得太简单的人,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这句话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做决定时要慎重,不可草率行事。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警示,也是对处世之道的深刻洞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
原文 |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作者 | 老子(李耳) |
含义 | 轻易许诺的人往往缺乏信用;把事情看得很简单的人,最终会遇到更多困难。 |
来源背景 | 道家哲学中强调“无为而治”与“慎言慎行”,此句体现了这一思想。 |
现实意义 | 告诫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轻易承诺,避免失信于人。 |
三、结语
“轻诺必寡信”虽简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它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更应以此为戒,做到言出必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