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

2025-10-17 06:47:29

问题描述: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7 06:47:29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哀悼。这句话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将从出处、作者、含义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全诗为: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诗原意是说,英雄的忠骨可以安葬在任何地方,不必一定要用马革(战马的皮)包裹尸体运回家乡。它表达了对烈士的尊重与哀思,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虽然这句诗并非直接描写战争或牺牲,但它常被引用在纪念烈士、歌颂英雄的场合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说明
句子原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处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诗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1839年(己亥年)辞官南归时所作的一组诗,共315首
诗句含义 表达对英雄的敬仰,认为忠骨可安葬于任何地方,不必拘泥于传统葬礼方式
“马革裹尸” 源自东汉名将马援的典故,意指战死沙场后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
使用场景 常用于纪念烈士、歌颂英雄、表达爱国情怀等
文化意义 体现中华民族对忠诚、牺牲精神的崇敬,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延伸思考

尽管“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并非专门描写战争或牺牲,但因其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象征意义,被广泛用于纪念英烈的场合。这种诗句的流传,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与“义”的高度重视。

同时,龚自珍作为晚清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承载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因此,这句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句,也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龚自珍的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己亥杂诗》全文及清代文学史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