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长物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没有多余的东西”,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简朴、清贫或不贪图物质享受。下面将从故事背景、含义解析以及用法示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故事背景
“别无长物”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讲述的是名士王恭的故事。据《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王恭出身名门,但生活非常简朴。有一次,他穿着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去拜访朋友,朋友见他衣着华贵,便怀疑他家里一定有很多财物。王恭却说:“我别无长物,唯此一裘。”意思是:我除了这件衣服外,再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了。
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不追求奢华,也体现了他的谦逊与诚实。
二、含义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别无长物 |
拼音 | bié wú cháng wù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本义 |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清贫或简朴 |
引申义 | 谦虚、不炫耀、生活简朴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清贫、节俭或低调的生活方式 |
三、用法示例
句子 | 解析 |
他虽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别无长物,却赢得众人尊敬。 | 表达他虽然贫穷,但品格高尚。 |
这位老教授一生清贫,别无长物,却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 强调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
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炫耀财富,可谓别无长物。 | 表示他低调、不张扬。 |
四、总结
“别无长物”不仅是一个描述物质状态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强调了清贫中的自持、简朴中的尊严,以及不慕荣利的品格。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重视精神追求,而非单纯追逐物质享受。
总结点 | 内容 |
成语来源 | 《世说新语·德行》 |
核心含义 | 清贫、简朴、不炫耀 |
现代启示 | 重视精神价值,追求内在修养 |
使用建议 | 多用于描述人物品质或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