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绸缪是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表达某种预先准备、谨慎谋划的含义。它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使用,但语义略有不同。以下是对“绸缪”一词的详细解析。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基本解释 | 出处/用法 | 示例 |
绸缪 | chóu móu | 1. 缚束;缠绕。 2. 精密细致。 3. 事先准备、防备。 | 《诗经·豳风·七月》:“五月鸣蜩,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子素,为公子裳。” 后引申为“未雨绸缪”。 | “未雨绸缪”意为在事情发生前做好准备。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绸缪”最早见于《诗经》,原意是指织布时丝线的紧密交织,后来引申为“事前准备”或“小心谨慎”的意思。在古代,常用来形容对未来的预判和防范,如“未雨绸缪”。
- “未雨绸缪” 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意思是:在下雨之前就修缮房屋,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在现代汉语中,“绸缪”更多地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一种深思熟虑、周密安排的态度。
三、常见用法与搭配
搭配 | 含义 | 说明 |
未雨绸缪 | 提前准备 | 强调预防性行为 |
绸缪帷幄 | 指在军营中策划作战方案 | 多用于军事或战略层面 |
绸缪密计 | 密切筹划 | 表示计划严密、考虑周全 |
四、总结
“绸缪”一词,原本指织物的紧密编织,后来引申为“事先准备”或“谨慎谋划”,尤其以“未雨绸缪”最为常见。它强调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做好充分准备,体现出一种远见和责任感。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正式写作或文学作品中仍具有较高的表达价值。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绸缪 |
拼音 | chóu móu |
原意 | 织物紧密交织 |
引申义 | 事先准备、谨慎谋划 |
成语 | 未雨绸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正式场合 |
含义特点 | 强调预见性和主动性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绸缪”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未雨绸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