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成由勤俭败由奢”便是其中一句广为人知的格言。这句格言强调了勤俭与奢侈对于个人或国家兴衰的重要性。那么,它的上一句是什么呢?
其实,“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完整表述出自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的《治家格言》,原文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崇尚节俭,避免铺张浪费。
追溯历史,类似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就在《史记》中提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勤俭”二字,但通过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不同用人之道,间接体现了节俭与明智决策的重要性。
到了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作品《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一诗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勤俭与奢侈关系的认识,成为后世引用的经典语句之一。
从古至今,“成由勤俭败由奢”不仅是一句简单的道德训诫,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价值观。它教导我们要以节俭为荣,以奢侈为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反对浪费。无论是在家庭管理还是国家治理方面,这种理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上一句是“历览前贤国与家”,它提醒我们应当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坚持勤俭持家、勤政爱民的原则,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与繁荣。这句格言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世代传承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