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简介资料大全关于乐山大佛介绍】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佛像,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宗教意义。以下是对乐山大佛的详细介绍,结合与表格形式,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其核心信息。
一、乐山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俗称“乐山大佛”。它始建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约90年才完成,由海通和尚发起修建,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续建。整座佛像依山而凿,坐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处,俯瞰江水,气势恢宏。
乐山大佛高71米,肩宽28米,脚背宽10米,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完整的唐代石刻佛像。大佛身披袈裟,双手自然下垂,面容慈祥,神态庄严,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巅峰水平。
二、乐山大佛的主要特点
1. 历史久远:始建于唐代,历经数百年建造,是中国古代大型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2. 规模宏大: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3. 建筑工艺精湛:采用天然红砂岩雕刻而成,结构稳固,历经千年风雨仍保存完好。
4. 文化意义深远: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反映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5. 地理位置独特:坐落于三江交汇之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
三、乐山大佛的相关数据汇总表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
| 别称 | 乐山大佛 |
| 建造时间 | 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开始,历时约90年 |
| 建造者 | 海通和尚发起,韦皋续建 |
| 高度 | 71米 |
| 肩宽 | 28米 |
| 脚背宽 | 10米 |
| 所在地 | 四川省乐山市 |
| 三江交汇 |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 |
| 石材 | 红砂岩 |
| 保护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文化意义 | 佛教艺术、古代建筑、历史文化象征 |
四、乐山大佛的文化影响
乐山大佛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宗教、艺术与工程技术的高度融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今,乐山大佛已成为四川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瞻仰。
此外,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也因这一文化地标而闻名,成为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五、总结
乐山大佛是一座集历史、艺术、宗教与工程于一体的巨型石刻佛像,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历史之久,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旅游角度来看,乐山大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座伟大的佛教艺术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