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出自哪里

2025-09-05 02:44:31

问题描述: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出自哪里,这个怎么弄啊?求快教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02:44:31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出自哪里】“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承载着对人民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是周代诗人对当时社会民生状况的描写与反思,也体现了古人对国家治理和百姓福祉的关注。

一、原文出处

项目 内容
出处 《诗经·大雅·民劳》
原文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意义 表达了人民辛苦劳作,希望生活可以稍微安定,国家能给予他们安宁与保障的愿望。

二、历史背景与含义解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作品。其中,《大雅》部分多为政治讽喻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的“民亦劳止”,意指百姓已经很劳累;“汔可小康”则是希望他们能够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小康”在古代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而是一种较为宽裕、不至困苦的生活状态,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初步构想。

三、文化影响与现代意义

1. 古代政治思想的体现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的雏形,强调统治者应关注民生,减轻赋税,让百姓安居乐业。

2. 现代“小康社会”的来源

在当代,“小康”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小康”发展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阶段,标志着国家从温饱向富裕过渡的重要过程。

3. 文学与哲学价值

作为《诗经》中的名句,它不仅具有文学美感,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哲理,成为后世文人常引用的经典语句。

四、总结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出自《诗经·大雅·民劳》,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它不仅是古代政治思想的反映,也为后来“小康社会”的概念提供了文化基础。通过这句古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民生的关怀,也能看到传统文化如何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表格总结:

问题 答案
出自哪部典籍 《诗经·大雅·民劳》
原文内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含义 百姓辛劳,希望生活稍安;国家应保境安民。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政治思想,影响“小康社会”概念。
现代应用 成为国家发展政策的文化依据之一。

如需进一步探讨《诗经》中的其他诗句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