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什么时候】“十二五”是中国在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十二五”的时间范围及其主要目标,以下是对“十二五”相关内容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直观展示。
一、
“十二五”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国务院于2011年3月14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该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涵盖了经济、社会、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因此,“十二五”不仅是对过去发展的总结,也为“十三五”奠定了基础。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 实施时间 | 2011年—2015年 |
| 批准机构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 主题 | 科学发展 |
| 核心任务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 覆盖领域 | 经济、社会、科技、环保、教育、医疗等 |
| 主要目标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
| 成就亮点 | GDP持续增长、科技进步显著、扶贫攻坚取得成效、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
| 面临挑战 | 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压力 |
三、结语
“十二五”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向。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执行,中国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了解“十二五”的时间与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与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