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残喘的苟什么意思】“苟延残喘”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困苦、濒临死亡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生命。这个成语中,“苟”字是关键,理解它的含义对于掌握整个成语的用法至关重要。
一、
“苟延残喘”中的“苟”字,原意为“暂且、勉强”,引申为“得过且过、勉强维持”。在“苟延残喘”中,“苟延”指勉强延续生命,“残喘”指微弱的呼吸,合起来表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着生命。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处于濒危状态,但仍在努力维持现状,常带有悲凉、无奈的情感色彩。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苟延残喘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结构 | 联合式 |
释义 | 指在极端困苦中勉强维持生命 |
“苟”的意思 | 暂且、勉强 |
“延”的意思 | 延续、延长 |
“残喘”的意思 | 微弱的呼吸,比喻生命即将结束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或事物在困境中勉强支撑 |
情感色彩 | 悲凉、无奈、沉重 |
三、延伸理解
“苟延残喘”虽然听起来有些消极,但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它往往能准确传达出一种顽强生存的精神。比如在描写战争、灾难后的幸存者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情感的深度和真实感。
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不要等到“苟延残喘”的境地才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苟延残喘”中的“苟”字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一种“勉强维持”的状态,是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