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荒而逃是什么意思落荒而逃的解释】“落荒而逃”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境、失败或危险时,仓皇逃跑的情景。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毫无准备、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逃离的狼狈状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落荒 | 指在荒野中,没有依靠和支援的状态 |
而逃 | 表示迅速逃跑 |
整体含义:
指人在遭遇失败、威胁或不利局面时,因无计可施而慌乱地逃走。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西渡淮,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项王乃东,遂陷大泽中。……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虽然原文中未直接出现“落荒而逃”,但其精神与该成语相符。
- 现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战争、比赛、职场、生活等场景中,当事人因失败或压力过大而仓促撤离。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仓皇败退、溃不成军、惊慌失措 |
反义词 | 坚守不退、英勇抵抗、从容应对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争 | 敌军被我军击溃,纷纷落荒而逃。 |
比赛 | 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对方队员开始落荒而逃。 |
职场 | 面对客户的质疑,他选择了落荒而逃。 |
生活 | 遇到突发事件,她吓得落荒而逃。 |
五、总结
“落荒而逃”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在面对压力、失败或危机时的本能反应——逃避。虽然有时是无奈之举,但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更加冷静和理智,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退缩。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日常语言中的运用,并在写作或表达中灵活使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