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负大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一、
“滕子京负大才”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虽然文中并未直接使用“滕子京负大才”这一说法,但后世常以此形容滕子京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
“负大才”意指拥有非凡的才能或才华,常与“负”字连用,表示“具有”或“具备”。在古代语境中,“负”有“背负”“承载”的意思,因此“负大才”也可理解为“肩负大才”,即怀有卓越的才能。
历史上,滕子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因被贬官而不得志,但他依然在任期内积极治理地方,修建岳阳楼,并邀请范仲淹为其作记,留下千古名篇。后人常借此评价他虽才华出众却仕途坎坷。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 原句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未直接出现“滕子京负大才”) |
| “负大才”释义 | 拥有非凡的才能;“负”意为“具有”或“背负” |
| 滕子京简介 | 北宋官员,因被贬而不得志,但治政有方,曾重修岳阳楼 |
| 后世评价 | 常用来形容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之人 |
| 相关背景 |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所作,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 |
三、结语
“滕子京负大才”虽非原文直接表述,但已成为后人对这位历史人物才华与命运的概括性评价。通过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