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相关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关注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对白居易生平的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梳理。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他早年经历战乱,目睹百姓疾苦,这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步入仕途,曾任左拾遗、江州司马等职。尽管仕途多有起伏,但他始终心系百姓,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
他的诗风朴实自然,题材广泛,既有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至今仍广为传诵。
白居易生平大事记(表格)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772年 | 出生于陕西渭南 | 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陕西 |
785年 | 随父迁居洛阳 | 家境清贫,生活艰辛 |
800年 | 考中进士 | 开始步入仕途 |
806年 | 任左拾遗 | 积极谏言,关心民生 |
815年 | 被贬江州司马 | 因直言进谏遭权贵排挤 |
819年 | 任忠州刺史 | 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
820年 | 任杭州刺史 | 治水有功,留下“白堤” |
824年 | 任苏州刺史 | 继续推行惠民政策 |
846年 | 卒于洛阳 | 享年75岁,葬于香山 |
总结
白居易一生历经宦海沉浮,但始终秉持着“兼济天下”的理想,致力于用诗歌反映现实、关怀民生。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无论是身处庙堂还是贬谪江湖,他都未曾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白居易的生平与诗作,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